close
(拍拍手)

做正事囉!
有鑑於我看完後還是研究不出比較有深度的感想,並且還拖了幾天,但還是想到啥寫啥好了,這樣可能會輕鬆、簡單許多~~(攤手)

沒法子,誰叫咱可是懶人一枚勒!?

1.斷線(註一)

雖然這是一本足足有32頁份量的試閱本,比起許多書店置放的廣告單要厚上不少,但無頭無尾的閱讀方式,想要評斷出是不是一本好看的小說還真是【超級困難】的啊!

若我沒判斷錯誤,開頭就是從一名六歲的男孩.索爾延伸出來,(雖然我無法了解這已經是第幾章了,前面應該還有東西。)
並據介紹將分為四個部份,家族中四個不同時空背景、同樣為孩子的眼睛來描述這個世界及上一代。

在一趟祖孫四代返回德國的家族之旅,曾祖母的身世逐漸拼揍成一副完整的拼圖,而隱藏在背後,被人所遺忘的祕密似乎也露出曙光、還是殘忍的爪牙......

雖然我真的看不太懂啊~~(抱頭)
從中間切開讓人試閱的小說真的該好好篩選片段,像之前藏地密碼就不會讓人無法吞嚥,而這次......我只想知道索爾到底是生啥病啊?
感覺好像不會很嚴重,可是又看不出所以然來,直到三十幾頁翻完還是一頭霧水,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有些糟糕。

可是也不是沒有值得褒獎的地方啦!
故事很流暢,人物間的互動也栩栩如生;但讓我看重的是,對於宗教的歧異——在國外似乎是一種很稀鬆平常,就像是呼吸班容易的事情。
這就不得不讚嘆我們這兒是多麼地自由,不單單是字面上的涵義,而是真正的平等與自由。

我們很少有看到種族歧視,或是宗教對立的事情發生。

也不會因為對方是信A教,就不許它出現或談論於B教的家庭之中,而在書中卻有這樣的情形發生,這真的讓我感到十分訝異。

如此一來,新聞上發生的那些事情似乎也變得不那麼奇怪,小說雖然是小說,但本質上仍不脫日常生活的體驗與現實,——這或許就是紛爭的理由吧!?

2.趣味橫生的時光(註二)

這是一本自傳,是的,不要看書名還以為是輕鬆的書籍,它的的確確是一本(對我來說非常、超級、難啃的)自傳。

誰是霍布斯邦?如何認識霍布斯邦?
在他的自傳裡這麼寫到:沒有耐心的媒體通常只會提兩件事——霍布斯邦是位一生都在大學裡教書的歷史學家,卻又在英國共產黨裡維持了半世紀的黨員身分。

姑且不論書中的內容,單單來談從宣傳單上區分的三個部份:請問霍布斯邦先生Q&A、楊照DM版導讀霍布斯邦其人及精編大師人生、地圖年表,這真的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霍布斯邦出生於埃及(一戰即將結束),是英籍猶太跟奧籍猶太夫妻所生的孩子,成長於維也納及柏林(當時反猷氣氛已經越來越濃烈了),並在16歲移居英國,在丹尼斯表哥的引領下,接觸爵士樂,也是他最愛的音樂。

以上,算是最精簡版的大師生平介紹了。

至於它為什麼重要?在我看來,一個人的成長環境與經歷將深深地影響他未來的發生與選擇,這也是為什麼霍布斯邦是共產黨員的身分毫不讓人意外的事情了。
青少年時期就父母雙亡、唯一的妹妹又被帶到南美洲、在德國居住的日子,若非承襲自父親的英國籍恐怕也難逃迫害,等定居於英國時,經歷過這麼多事情的他自然對於同儕間幼稚的心智感到睥睨與不屑。
他渴望關懷、緊密的關係與認同感,如此一來,才能從自我束縛的孤島意識中解放出來。
而這時候的共產黨正是集所有他的願望於一身的團體,雖然緊接而來的是共產黨在世界各個角落都陷入一種前所未見的低潮,但也因為這個事實讓他認清這種以自由、平等、博愛為目標的革命,沒有哪個可以真的實現,重要的是過程遠遠大於結果。

這是他生存的動力之一。

其實自傳這種東西還是自己看比較清楚,因為我不認識這位大師,也無從更深入地探討大師的經歷,雖然可以從導讀內略知一二,但卻不覺得這是可以用轉述的方式告訴大家,主觀的累加可能會認事實偏離既有的軌道。

我也很佩服身為歷史學家的霍布斯邦大師居然有這個勇氣提筆寫自己的自傳,因為在我看來:自傳是很主觀的,而歷史則是要儘可能地在客觀態度下去評斷一件發生過的事情,兩相衝突之下,如何取得平衡頗是耐人尋味的。

最後,我覺得要成為一位真正(←我不太會表達,只好先用這兩個字代替一下)的歷史學家也是有其必備條件,——活在一個對的時代。

就好像一個優秀的攝影記者,他的天空是在戰場一樣;
霍布斯邦說:1936年,我在西班牙與法國邊界的普伊格瑟達經歷了西班牙內戰的社會狀態。那天我的遭遇也顯示出,對歷史學家最有用的做法還是張開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尤其是當他們有幸於正確時刻待在正確地點的時候。

註一:木馬文化出版

註二:左岸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YI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